形态描述
形态:成体长约17 m,有时可达18 m。雌性大于雄性。成体重可达80~100 t。头巨大,头长几达体长的1/3。体围粗,最大的体围可达体长的60%或以上。多数北太平洋露脊鲸通体黑色,但在腹部和颏部可能有一些大小不同的白斑,尾叶和鳍肢也可能有白色点斑。头部有一些黄色、红色或白色的粗糙皮疣,称为胼胝体,是鲸虱的栖居处。在吻端的最大的胼胝体称为吻帽(bonnet)。其它胼胝体常在吻帽与呼吸孔后端间、下颌,以及眼的上方。颏前端和上颌具有一些毛,有些毛长在胼胝体上。2个呼吸孔略呈“八”,字状,相隔很远,可呼出高达5 m的“V”形喷潮。下颌的侧面观呈强弓形,上颌的背面观很窄。头部腹面无喉沟,宽阔的背部无背鳍或背脊。鳍肢短而且很宽。尾叶很宽,向两端渐尖,后缘平滑,中央有1个深缺刻。上颌每侧有200~270块长而薄的鲸须板,褐灰色至黑色,须毛很细,说明它以小型的生物为食。成体的鲸须板长可达2.8 m。
头骨长可达5.2 m。背面观,两鼻骨的前缘都略凹入,前颌骨占据吻突上面的大部分。侧面观,吻突和下颌骨都呈弓形,上枕骨前伸超过鳞骨颧突的位置。7枚颈椎愈合。腰痕骨狭长,有股骨和胫骨的残余。
椎式:C7,T14~15,L10~11,Ca25=55~57.
头骨长可达5.2 m。背面观,两鼻骨的前缘都略凹入,前颌骨占据吻突上面的大部分。侧面观,吻突和下颌骨都呈弓形,上枕骨前伸超过鳞骨颧突的位置。7枚颈椎愈合。腰痕骨狭长,有股骨和胫骨的残余。
椎式:C7,T14~15,L10~11,Ca25=55~57.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体围粗,其体围与体长之比显著大于须鲸的其他种类。头巨大,头长可达体长的1/3。上颌的背面观很窄,下颌的侧面观呈显著弓形。鳍肢宽阔,比多数其它须鲸的鳍肢更近于扇形。无背鳍,无喉沟。尾叶很宽,向两端渐尖,后缘平滑,中央有1个深缺刻。
生物学
主要栖息于北太平洋的温带和亚极带水域,分布在北纬25°~60°之间。它们在冬初从亚极带迁向纬度较低处,在接近大陆或岛屿的浅水区域逗留。交配和产仔后于春季返回亚极带。常结成12头以下的群(大多是单身的或已配对的鲸)。在摄食或繁殖场可形成较大的群。它们能作活泼的空中动作,包括跃水(部分或全部跃出水面)、尾叶拍水(用尾叶剧烈拍打水面)、鳍肢拍水(用鳍肢拍打水面)。通常在深潜前举起尾叶。喷潮呈“V”形。
北太平洋露脊鲸在冬季和春季交配和产仔,产仔和摄食区大多在近岸浅水区域。雄性在15 m性成熟,雌性在15.5 m性成熟(Omura et al .,1969)。配偶系统似包含精子的竞争,雄性间对雌性授精的竞争主要是送入大量精子以取代其它雄性的精子,而不是通过身体的争斗。妊娠期约1年,新生仔鲸体长4.5~6 m,可能在1年左右断奶。产仔间隔约3年。它们以桡足类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主要食物中至少有3种哲水蚤属 Calanus 的桡足类,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它们是典型的撇食者,可在水面缓慢地游过一片又一片地集中在一起的浮游生物,滤食或撇食其中的食物,也可潜入深处撇食,潜水时间约10~20 min。外寄生物主要为游泳鲸虱 Cyamus erraticus 和卵圆鲸虱 C.ovalis。它们寄生在胼胝上,生殖沟内,眼、呼吸孔的周围,鳍肢基部以及上、下颌。还有覆盖在尾叶、身体表面以及鲸须板上的硅藻膜。内寄生物有假叶目 Pseudophillidea 的绦虫。
历史上,北太平洋露脊鲸曾分布在日本至墨西哥之间的广大海域。在1840~1969年间,遭到许多国家的捕鲸队的猎捕,至少捕杀了15 451头。此种群已接近灭绝,近年只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东部有观察记录,可能只剩下几百头。在《2000 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北半球的露脊鲸被列为濒危(EN)等级。
北太平洋露脊鲸在冬季和春季交配和产仔,产仔和摄食区大多在近岸浅水区域。雄性在15 m性成熟,雌性在15.5 m性成熟(Omura et al .,1969)。配偶系统似包含精子的竞争,雄性间对雌性授精的竞争主要是送入大量精子以取代其它雄性的精子,而不是通过身体的争斗。妊娠期约1年,新生仔鲸体长4.5~6 m,可能在1年左右断奶。产仔间隔约3年。它们以桡足类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主要食物中至少有3种哲水蚤属 Calanus 的桡足类,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它们是典型的撇食者,可在水面缓慢地游过一片又一片地集中在一起的浮游生物,滤食或撇食其中的食物,也可潜入深处撇食,潜水时间约10~20 min。外寄生物主要为游泳鲸虱 Cyamus erraticus 和卵圆鲸虱 C.ovalis。它们寄生在胼胝上,生殖沟内,眼、呼吸孔的周围,鳍肢基部以及上、下颌。还有覆盖在尾叶、身体表面以及鲸须板上的硅藻膜。内寄生物有假叶目 Pseudophillidea 的绦虫。
历史上,北太平洋露脊鲸曾分布在日本至墨西哥之间的广大海域。在1840~1969年间,遭到许多国家的捕鲸队的猎捕,至少捕杀了15 451头。此种群已接近灭绝,近年只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东部有观察记录,可能只剩下几百头。在《2000 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北半球的露脊鲸被列为濒危(EN)等级。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